中新社南宁12月1日电 (莫育杰 刘雅琴)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12月1日提供的信息显示,中越班列开行6年来,累计已突破1000列,跨境货物运输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
11月24日,南宁国际铁路港龙门吊正在将40英尺跨境集装箱吊装上火车。贝为陶 摄
2017年11月28日,首趟中越班列从南宁国际铁路港驶向越南河内。6年来,中越班列开行质量不断提升,班列从南宁至越南河内运输时间从原来最快20多个小时缩短至14.5小时,搭建起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往来的“快车道”。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中越班列累计开行已达到1073列,共运送进出口货物59.45万吨。中越班列集货地已覆盖中国四川、贵州、浙江等6个省份20多个地市,货物品名由过去205个拓展至工业机械、科技产品、各地区特产等620余种。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货运中心副主任周柒寿介绍,今年6月底以来,该货运中心顺利组织开行中越快速通关班列,每周常态化开行3列,有效满足了跨境货物运输需要。(完)
中新社上海12月1日电 (陈静 潘而东)东海水产研究所“蓝海201”号调查船12月1日驶离上海长兴横沙渔港码头,远赴西北印度洋执行为期四个月的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任务。
12月1日,“蓝海201”号调查船在上海长兴横沙渔港码头。 (崇明边检站 供图)
据悉,此次“蓝海201”号调查任务包括渔业资源种类组成、资源量分布及主要经济种类生物学特征,渔场生产力水平、饵料基础、水文要素、物理海洋结构、气象要素等;希望通过调查,初步掌握西北印度洋公海浮游生物、鱼卵仔稚鱼、渔业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物理环境以及重要生境特征,分析鱿鱼类、鲐类和金枪鱼类等主要中上层经济种类渔场形成的环境基础、资源补充动态,开展资源量评估,进而为西北印度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提高中国参与国际渔业治理的话语权。
东海水产研究所“蓝海201”号调查船为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2019年6月建造交付,船上拥有渔业资源调查、环境生态调查、海洋理化分析、声像评估与遥感四大科学调查系统,配备国际先进的科考设备和甲板机械操控系统,能高效完成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
据悉,此次是“蓝海201”号投入使用以来,首次出境执行科学调查任务。出境后,该调查船将同稍早前出发的黄海水产研究所“蓝海101”号组成编队,联合开展首次远洋科学调查任务,实现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渔业调查船从近海走向大洋的跨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