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气象局1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2期)》(简称“公报”)显示,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升高。
公报指出,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22年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记录,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达到417.9±0.2ppm(百万分之一)、1923±2ppb(十亿分之一)、335.8±0.1ppb,相比2021年,2022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约2.2ppm。
根据中国气象局协调中国区域的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高精度观测,2022年,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观测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为419.3±0.2ppm、1979±0.6ppb、336.5±0.2ppb,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二氧化碳浓度较2021年度增幅约2.3ppm,与全球增幅基本持平,过去10年平均绝对增量为2.16ppm,低于全球同期增幅(2.46ppm)。根据卫星遥感监测,2022年中国陆地区域年平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量明显低于过去10年(2013年至2022年)平均绝对增量。
在当天召开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表示,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50%,也是首次超过50%,但其增长率略低于前一年和前十年的平均值,“这是非常好的消息”。
2022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量低于近十年平均,能否说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减少?
张兴赢表示,二氧化碳是长寿命温室气体,能在空气中存活上百年,其在空气中的浓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排放源,二是大自然碳源和碳汇,比如,海洋、森林都可以吸收和存储二氧化碳。因此,二者都有可能影响二氧化碳浓度。研究还显示,在过去连续几年的拉尼娜现象出现之后,会大大地增加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因此,2022年二氧化碳浓度增量的减缓和减小很有可能是自然变力造成的,“厄尔尼诺年照理会使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变弱,如其成立,2023年二氧化碳浓度增量则有可能增加”。
张兴赢表示,中国已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未来,中国气象局将基于全球温室气体观测数据,支持和发展完善中国自主的全球碳源汇监测核校支撑系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中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提供科技支撑。(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刘文文)11月中国百城新房价格环比微涨。
中指研究院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6203元(人民币,下同),环比上涨0.05%,涨幅较10月收窄0.02个百分点。从市场表现来看,11月房企加快项目入市节奏,全力冲刺年度销售任务,受部分城市优质改善项目入市带动,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
二手房方面,11月全国100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5400元,环比下跌0.56%,跌幅较10月扩大0.11个百分点。重点城市挂牌量维持高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需求入市节奏放缓,二手房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
11月各地楼市利好政策继续出台,政策优化方向涉及放松限购限售限贷、优化公积金政策及发放购房补贴等方面。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厦门、泉州放松限购,昆明取消限购限售;海南、深圳、厦门、北海等地从支持“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及房贷利率等方面优化限贷政策,其中深圳优化普通住宅标准,取消750万元成交总价限制,并下调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至40%。
中指研究院分析称,目前全国楼市政策方向明确,预计供需两端政策支持仍将继续发力,直至市场出现恢复。需求端,一线城市中,广深已出台实质性宽松政策,京沪松绑预期增强;二线城市有望进一步放松住房限购,预计将有更多城市全面取消限购。供给端,监管层密集表态支持房地产融资,房企流动性或得到改善。未来楼市供需两端政策或渐成合力助力市场企稳。(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