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专线】第六届东盟·湖南名优产品交易会开幕
中新社永州12月1日电 (记者 唐小晴)为期三天的第六届东盟·湖南名优产品交易会12月1日在湖南永州市开幕。
东盟·湖南名优产品交易会是中国中部省份唯一以东盟投资贸易为主的商贸平台,也是专注湖南与东盟国家经贸投资、文化交流的宣传推介平台。2016年以来,湖南已连续举办五届东盟·湖南名优产品交易会,累计吸引东盟十国和国内约1500家企业参展参会,累计交易额达13.5亿元(人民币,下同)。
本届交易会主题是“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共享湖南东盟新未来”,来自湖南、海南和东盟国家的参展企业展示了各自特色产品;活动期间还将举办多场商务洽谈活动,旨在探索东盟·湖南经贸交流合作新动能、新形态和新模式。
东盟是湖南加快构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区域,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今年上半年,湖南对东盟进出口701.21亿元,增长4.5%。永州已与东盟10国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东盟成为永州第一大贸易伙伴。(完) 【编辑:曹子健】
中新网上海12月1日电 (记者 陈静)一年前,“海上第一名园”张园,经保护性修缮之后重回公众视野。在张园西区焕新一周年之际,张园海派文化交流中心1日揭幕。
“安垲第—张园海派文化交流中心”揭幕。(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在以“百年张园焕新,海派交流互鉴”为主题的“安垲第—张园海派文化交流中心”揭幕仪式中,记者走进张园的八号楼,这里经过精心修缮和布置,不仅恢复了昔日的光彩,还被赋予了全新的文化使命——成为全球海派文化交流的新载体。
据悉,张园始建于1882年,是清末民初,上海的文化娱乐中心,是沪人赏花、看戏、展览、购物和集会之处。上海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在这里营业、中国第一部话剧在这里上演……张园因此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如今,张园成为上海城市更新和历史建筑保护性建设的标杆项目。安垲第,是十九世纪末期上海的地标建筑,建成后的安垲第成为上海最高的西式楼厅,奠定了张园在上海城中的传奇地位,也让张园成为当时上海城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张园总体规划模型。(中新网记者 陈静摄)
发源于上海的海派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当代多元文化的有机结合,位于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的张园,在其历史沿革过程中,依托具有百年历史的成片石库门建筑为载体,记录了大批名人足迹和历史典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据了解,张园复兴了“ARCADIA安垲第”这个品牌,寓意融汇中西、开放创新、高尚远致的文化态度。
张园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海派文化的时代价值。(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张园管委会方面告诉记者,张园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海派文化的时代价值。自2022年底张园西区焕新后,张园管委会便着手为谋划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新时代全球海派文化交流中心”的总目标。安垲第—张园海派文化交流中心的启幕将成为一个锚点。
当日揭幕的张园海派文化交流中心上下两层,布置了“张园图绘”“张园荣誉”“张园传奇”三个展区,分别从历史、当代和未来展示张园,成为融合规划介绍、文化展示、接洽交流等多功能的空间。连接一、二层的楼梯间,两组由上海海派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壁画《海上流华》与《浮光魅影》共同表现“张园传奇”。二楼的多功能文化交流空间里收藏了一批海派艺术作品,不仅有唐云、吴青霞等海派书画家的作品;还有黄炎培、罗家伦等文化学者的作品;亦有赵丹、黄宗英夫妇等电影表演艺术家的作品。据了解,他们都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见证了百年张园、见证了百年上海的沧桑岁月。
张园海派文化交流中心上下两层,布置了多个展区。(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据透露,二楼的文化空间将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讲座、研讨会和表演等,通过联合引入多元文化社群共创文化活动,为全社会提供一个交流和创作的平台。在张园海派文化交流中心,记者看到,一批张园原创的文创产品面市,从张园老建筑、张园大事件、张园趣绘画、张园名人物等抽取设计要素,带给游客独具特色的张园记忆。
张园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需要被更多文化伙伴尊重与发掘。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园的焕新吸引了众多国际国内的文化机构。在启幕仪式上,上海博物馆等两位“张园文化合伙人”与静安置业集团战略合作签约。张园管委会方面表示,期待更多“张园文化合伙人”入驻,谱写文化张园新篇章。(完)